選單

觀念、規則?真的都是對的嗎?

我們從嬰幼兒的時候開始,無條件接收父母的認知觀念以及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全所設立的規則。

譬如:「地上髒髒,不可以用手摸。」

小朋友不小心摔跤了,有些父母會說:「乖,不哭喔,地板不乖,我們打打地板喔。」

或者是「大人說話,小孩不許插嘴。」

有時候明明小朋友說的是事實,可是會造成大人不好意思,所以大人們常會大聲斥責:「亂說話,小孩不懂事亂說話,請不要見怪」

「爸爸媽媽打你是為你好,是愛你才打你的。別家小孩我們不愛所以才不打。」

「大的要讓小的,哥哥要保護妹妹啊。」

「姊姊要照顧弟妹啊,怎麼可以自己玩呢?」

更甚者「你跟男生出去時,不可以讓他隨便親你喔,否則你就是壞小孩了,媽媽會很傷心,很失望的。」

這些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,甚至是現在進行式,用在自己小朋友身上。

可是,上述的話語,卻都是節錄自我們的個案口中,而且是令他們在情緒上,甚至是行為模式上產生矛盾偏差的起因。

「地上髒髒,不可以用手摸」吸收了這樣的話語長大的個案,不敢探索新事物,人際關係很不好,常處於孤寂狀態。

「乖,不哭喔,地板不乖,我們打打地板喔。」明明是自己摔跤,卻怪地板不乖。這是教導小朋友將自身的錯誤推在別人身上。如果你的小朋友從小都一直認為自己沒錯,都是別人犯錯,而導致他被牽連。爸爸媽媽請不要太驚訝。

「亂說話,小孩不懂事亂說話,請不要見怪。」吸收了這樣的話語長大的許多個案對自己沒有自信,常常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,無所適從。

「爸爸媽媽打你是為你好,是愛你才打你的。別家小孩我們不愛所以才不打。」這樣的個案經常碰到婚姻家暴,尤其是女性。當事人的丈夫,經常是外人眼中的好好先生,可是在家暴後會對妻子說:「我是愛你的,所以我才打你。」這是當事人自己本身對於愛的定義,因為吸收了幼年時扭曲的經驗,潛意識接受了這樣的觀念,由自己的心念影響別人,吸引別人用這種方式表達愛意。可是,現實生活上肉體的疼痛卻無法忍受。

「大的要讓小的,哥哥要保護妹妹啊。」、「姊姊要照顧弟妹啊,怎麼可以自己玩呢?」吸收了這樣的話語長大的個案經常是處於照顧家人的角色,甚至是犧牲自己的青春,錢財來成就家人。可是,常常因為被照顧對象認為你的犧牲是應該的,所以當回報不如個案預期時,個案的失落感會很大。付出越多,失落感相對的就越大。因為個案一開始已經認定「我應該照顧家人,不應該自己貪圖享樂」,相對的,被照顧的人也就理所當然的接受。

「你跟男生出去時,不可以讓他隨便親你喔,否則你就是壞小孩了,媽媽會很傷心,很失望的。」這種最多了,潛意識接受這些傳統觀念,處於社會生活時卻必須有所不同,傳統的觀念與現代社會產生矛盾時,就會產生罪惡感,因為,個案已經接受了「做了某事就是壞小孩,會讓媽媽很傷心,很失望。」的觀念。故而透過週遭生活及思維來自我懲罰。有許多的憂鬱症患者或肥胖者的起因是來自類似這樣的觀念。

以上只是節選一些平常大家常遇到或常說的話來作例子,當然,並不是每句話一定都會產生負面結果;可是,以我們的經驗,這個比例卻相當的高。

這些都算是負面因子。我們的個案都透過超意識溝通做過處理了。可是,當自己願意處理之前所受的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呢?那是沒有人知道。所以當你在做身教和言教的同時,請再想想,有沒有恫嚇、限制、還是自己為了方便所訂下的規矩呢?

想想上述的結果吧!

更多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