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被自己的腦袋欺騙

人類大腦的運作遵從一個非常神祕的機制,科學家們投入了無數的金錢、時間和人力,但仍然沒有研究明白。有一種研究的方法,把大腦當成一個黑盒子,看看輸入資料和人類反應之間的關係。這種研究雖然很不「科學」,但卻能夠獲得一些具有啟發性的結論。

 

某種對大腦的測試,研究受測試者在甚麼樣的情況下大腦神經才開始活躍。受測試者被裝上測試的探針之後隨機活動,結果十分有趣,人類大腦只有在接觸到和日常經驗不同的事情時才開始活躍。這個結果可以用駕駛車輛來比喻。我們經常在開車的時候「走神」,大腦並不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道路和操作車輛上,尤其是在高速公路長時間開車的時候。但如果前方出現了異常,比如有警車的紅藍閃燈,大腦的某些機制似乎被立即啟動,而注意力立即開始集中。

 

我們通常並沒有留意自己的習慣動作和行為。例如家中行動,我們並不主動地「意識」自己在上下臺階或者是做熟悉的家務。因為環境和我們的動作過於熟悉,因此被稱為「習慣」。除非東西發生了異常,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,比如臺階的高度發生了變化等。因為,對於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、行為,我們幾乎從不會去懷疑或是沈思「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反應」

日本曾經做過一項實驗。找了10個成年人,10個幼稚園的兒童,10個小學3年吉的學童進行測試。條件設定是請受測者經由走廊帶有喇叭鎖的門,進到房間後,尋找一項被指定的物件,然後離開房間。

 

光看這個條件設定就會覺得『這麼簡單,還需要測試什麼。三歲小孩都嘛會』。

測試結果確認許多人跌破眼鏡。

成功將指定物品拿到並走出房間者:

幼稚園組10個人中有10個人完成。

小學3年級組 10人中有8個完成。

成人組……….10個人中有「2個人」完成。

為什麼這麼簡單的行為,反而小孩可以完成,而經驗豐富的大人卻慘兮兮?

 

現在我們還原實景:

大人們一走到門前就把手放在喇叭鎖上,一推!嗯?門不動。喔!應該是用開的。然後再向內拉門。ㄟ~~還是不動!難到卡住了嗎?

接下來,我們就會看到大人的行為判斷是「持續前後的推拉門」,把『卡住』的門晃開。

而成功率100%的幼兒組是怎麼樣的行為模式呢?

小朋友走到門前就把手放在喇叭鎖上,一推!嗯?門不動。喔!應該是用開的。然後再向內拉門,還是不動!。然後,小朋友會停下來,然後很快的用向左推的方式嘗試。

當門開了一小縫之後,小朋友已經知道門是怎麼開的了。很快的就進入房內找到指定物件,完成任務。

學童組的方式則是當發現前後推拉的方式無用之後,先停下來,觀察門的周圍,當他看到地上有溝槽時,就嘗試用左右拉的方式,門就隨之而開了

年齡越大,越會受經驗影響判斷。年紀越輕越會嘗試不同經驗,思考新的作法。

 

大家常常聽到「我走過的橋多過你走的路」。

在某個角度看,當有這樣想法的人,是守住已擁有的成功經驗,新經驗的成長卻是幾乎近停滯。而經驗少的人卻是透過嘗試,發現各式不同的方法。甚至優於擁有經驗者。

 

事實上,這個世界上絕大部份的大腦對日常生活以外的判斷,也遵循同樣的過程。

白色牆上的黑點,永遠比黑色牆上的黑點更為顯眼。自作聰明而又缺乏智慧的人,當然選擇指出白牆上的黑點,簡單而且沒有任何風險。但其實,這只是被自己大腦的習慣欺騙了。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大腦的慣性保持警惕。相對的,開放我們的好奇心,我們會發現,方法還真多勒!

部分內容節選自大紀元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