幻覺還是現實?– 前睡眠期感知的調查研究

前睡眠期是指人在完全入睡之前意識模糊,身體完全放鬆,對周圍物體失去切實感知的階段。人疲勞後閉上雙眼休息時也會處於這種狀態。此時腦電波以阿爾法波為主,眼動減少。人們往往在這種狀態下腦中反映出一些圖像或聽到某種聲音。英國心靈心理學家西蒙﹒史吾德(Simon Sherwood, 2001) 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研究,發現前睡眠期感知並非全是幻覺,有一些感知與人體潛能密切相關,甚至對人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。他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02年6月《心靈心理學刊》上。
 
在前睡眠期,有時人們頭腦中會忽然閃現非常清晰生動的圖像、場景,雖然轉瞬即逝,但是給人一種發生在當下的真切感。最常見的包括:(1)波浪或色團等無形圖案;(2)對稱的幾何圖形;(3)臉孔、人形、動物或物體;(4)地面、海面、花園等自然景觀;(5)一群人的場面;(6)現實或非現實語言寫成的作品。有時人們也會聽聲音,如破裂聲,被呼喚名字,門鈴聲,未曾聽過的語言,無意義詞句,或有意義的與自己當下思維的對話。有時人們還能嗅到或嘗到某種味道,感到被觸摸,身體飄忽甚至移動。
 
看到人的臉孔是最常見的前睡眠期感知。臉孔有美麗動人的,也有醜陋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(Mavromatis, 1987; McKellar, 1957)。這些臉孔活靈活現,並且往往象是正在看著當事人。有時臉孔會顯現成人形走過來(Leaning, 1925)。臉孔或人形可能只單獨一個,也可能是一群,可能相識也可能陌生,可能是活人也可能已經去世,有時會帶有某種情緒或感情。有人還聽到被呼喚名字,仿佛他們試圖與其溝通(Leaning, 1925; Mavromatis, 1987)。
 
雖然前睡眠期感知是普遍現象,但是有時是人體潛能的體現和對另外時空的感知。當這種感知非常真切生動時,很可能對當事人具有特殊意義。例如,實驗研究發現前睡眠期感知具有他心通的效應(Gertz, 1983; Schacter & Kelly, 1975)。處於此狀態下的實驗參與者往往能獲悉他人的思維活動,感知將要發生的生活事件,預感到不詳之兆,危險境況或看到靈體,而這些情況實驗者事先或在清醒狀態下絕對沒有任何途徑獲知。除了實驗研究,心靈心理學文獻有許多案例記載。靈學家葛納(Gurney et al., 1886)記載過一位父親對兒子的前睡眠期感知:「我突然被他的聲音驚醒,他的聲音那麼真切,就在耳邊。我看到眼前有一團白色透明的東西,在這團白光中間,我看到了我那小寶貝的臉。他明亮的眼睛看著我,小嘴微笑著。這景象的顯現和他的聲音如此短暫,又如此突然,絕不是夢;它又發生得如此清晰,真切決斷,也決不是我的憑空想像。他的聲音那麼清楚地響著,我忙環顧房間去看是否他真的跑來了。」
 
這位父親第二天收到信說他的兒子生病了。事實上,他收到信時孩子已經病死。後來他發現孩子病死時正好是他看到並聽到孩子聲音的時候。
 
此外,前睡眠期感知和離體經驗、瀕死經驗、回憶前世也有著顯著相關。看來,前睡眠期感知並不完全是幻覺。當這種知覺鮮明而又生動時,它與人體潛能以及人類現有科學未能提供解釋,而又能反映到我們這個空間中的現象密切相關。在此狀態中,人體的心理和生理狀況類似於心靈心理學實驗研究中利用的催眠,禪靜等條件。往往在這種條件下,科學家們能引發人的超感功能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存在呢?很可能在人的身體和大腦完全從現實中放鬆的時候,由分子組成的這個物質空間的信息對人意識的影響削弱了,其它時空的信息便有機會反映到人的意識上了。
 
來源 正見網
TOP